|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绿色供应链越来越成为全球企业进行生产、创新和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来说,绿色供应链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还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目前,绿色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全球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从2012年开始就将绿色环境管理纳入“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供应链能否有效地实现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支撑作用?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的课题。一、定义
绿色供应链,指在供应链中所有成员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及管理措施,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其核心思想是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控制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降低消耗与能耗。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绿色价值观越来越深入人心,国内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绿色供应链管理建设。企业已经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了公司战略与经营方针规划之中。二、概念内涵
所谓“绿色”,即“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Dustry Green Production, CBP)”。而“绿色”一词就指通过优化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以及提高产品竞争力等途径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Customer Agency)。所谓“绿色营销”(Green Position)即“绿色营销”技术(Green Production Technology)与“有机营销”(有机管理与有机物流)相结合,通过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及信息交流,实现企业产品与环境绩效同步提升的营销手段。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资源管理(China Management Management),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资源与管理效率。三、主要特征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企业战略到整体战略、从物流到产品设计、从产品生产到产品销售、从产品质量到生产过程控制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合理有效地规划和实施。从企业内部来说,可以实现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全过程环保管理;从企业外部来说,可以实现在整个采购链内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排放和环境污染。这种有效结合可以使企业从设计源头开始就为用户着想,将环境保护放在产品开发的首位。在整个供应链中要注重对资源消耗的节约和对环境破坏的控制。只有当各个环节都考虑到资源循环利用时,才能实现企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供应链各环节中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四、发展现状及启示
目前,我国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但是绿色供应链管理已经逐渐成为国内企业的一个重点,这不仅是因为市场对其前景十分看好,也因为绿色供应链是一个新兴领域,其对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目标的支撑作用显著。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宏观政策上有很多举措来支持绿色供应链的发展,例如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都在积极推动绿色物流体系的建设;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也出台了《促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产业发展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和《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安全发展行动计划》;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1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促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5〕35号)。这些政策的出台都表明了政府对于推进企业全面绿色化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推动产业绿色化变革已成为一个新趋势。我们认为,我国政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相关阅读:ISO认证 |
|